为什么在我看来,所谓的“红学”是毫无逻辑的(2)
后来,陈林大博士受欧阳健先生这种“创新思维”影响,考证出光绪年间的《增评补图石头记》才是《红楼梦》的真本。2018年,“菜园老道”(陈林孔网昵称)曾在《社区》发过帖子,因被《社区》推荐,我还发了两个反驳的帖子。“红学”就是这样,毫无逻辑的。
第23回
庚辰本513: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,你就扭手扭脚的。(甲辰本690)
程甲本2A:只昨只是旺儿晚上,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,你就扭手扭脚的。
程乙本2A:因又悄悄的笑道:“我问你,我昨儿晚上不过要改个样儿,你为什么扭手扭脚的呢。”
王评本890:但只一件,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,你就扭手扭脚的。
欧阳健校本:贾琏道:“果然这样也倒罢了。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,你就扭手扭脚的。”
欧阳健校记:“只是昨儿晚上”———原作“只昨只是旺儿晚上”,据程乙本和王评本改。
程乙本作“因又悄悄的笑道我问你我昨儿晚上”,王评本作“但只一件昨儿晚上”,欧阳健先生竟能照程乙本和王评本校改成脂抄本的“只是昨儿晚上”?
我于2007年年底整理了一篇“浅谈脂本与程本的辩证关系 ———兼论欧阳健的版本学、校勘学”,投稿《红楼梦学刊》。大概是我这不懂“红学”的小屁孩资历不够,近一年时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。便于2008年发在孔网《社区》,我称欧阳健先生这种行径是“既骂武王,又食周粟”。欧阳健先生在博客第一时间向我致谢。还是孔夫子“天下书痴”兄转过来的,否则我也不知道。
如果说,欧阳健先生对《红楼梦》版本的了解只是徐六担板,只见一边的话;而作为主流派的著名红学家,蔡义江先生对《红楼梦》版本的了解,恐怕用不甚了了都无法形容了。
草根红学第一人邓遂夫对甲戌本修订了八次,也没有修订出第17、18回来。但凡略懂《红楼梦》版本知识的一般读者,都知道甲戌本至今还没有发现第17、18回,这也说明蔡义江先生对《红楼梦》版本的解读之透。正如侯宝林先生在相声《歪批三国》中所说:“读书光读一本怎么行。”程甲本的底本百分之九十源于甲辰本,第十七、十八回甲辰本与诸脂本有很多异文,只要比勘一下,程甲本与甲辰本完全相同,这也充分说明只是从甲辰本过录而已。高鹗、程伟元在程乙本的《红楼梦引言》中已经说的很清楚:“但创始刷印,卷帙较多,工力浩繁,故未加评点。”评点文字是要与正文有所不同的,否则这几大段评点文字就与正文相混了。这在木活字本上,仅从技术层面而言,就很难处理。蔡义江先生竟然考证出是“程高本删石头自言等文字”,这不充分说明蔡义江先生对《红楼梦》版本间的传承关系,解读的一地鸡毛?
我曾在《社区》发过“芳官改名与《红楼梦》之版本变异”的帖子。“芳官改名”这一大段文字是嵌在第63回“寿怡红群芳开夜宴”,宝玉等一班人过度兴奋,折腾到四更多天,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个盹儿。到第二日天色晶明,宝玉才迷迷糊糊的起来,接着又为回复妙玉的拜帖跟岫烟磨矶了半天,随即平儿饭后还席。按文理,“芳官改名”这一大段文字应是补叙文,因所追述的是几个月前的事。不知是作者的疏忽,还是抄手的讹误,变成了顺叙文。半天不到的时间,却做了几个月的事,岂不造成时间节点上的冲突?所以梦稿、甲辰、列藏本删去这段文字,但仍留有痕迹,如第70回“温都里纳”、“雄奴”,第73回、74回“金星玻璃”,第77回“耶律雄奴”,变成不知谓谁了。由于甲辰本删了这段文字,变成前后叙述不能呼应了,于是高鹗、程伟元连猜带蒙的将第70回的“温都里纳”、“雄奴”、 第77回的“耶律雄奴”改作“芳官”;将第73回的“金星玻璃”改作“春燕、秋纹”;又将第74回的“金星玻璃”改作“芳官”。“金星玻璃”难道跟“孙猴子”学过七十二般变化,倏忽变成三个人?这些都清晰的证明了版本间的传承关系。而主流派的红学专家大师却偏考证出“芳官改名”这段文字,是高鹗、程伟元因违碍字而删除了。若果真是这样,岂不说明梦稿、甲辰、列藏本是从程甲本过录了,这不正好印证了“程前脂后”?而主流派的红学专家大师却又反过来驳“程前脂后”说,岂非手执太阿,授人以柄?
文章来源:《红楼梦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hlmxk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2/1472.html
上一篇:87版电视剧《红楼梦》副总监制、著名红学家胡文
下一篇:重修大同镇城碑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