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孙玉明的介绍(红楼梦研究性论文1500字)
  • 红楼梦学刊论文研究方法(红楼梦学术小论文)
  • 怎样看待冯其庸和周汝昌两位红学家
  • “中国红楼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”举行
  • 读《红楼梦》:贾母真的不管林黛玉的婚事了吗

通知公告

  • 红楼梦学刊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红楼梦学刊》投稿方式
  • 《红楼梦学刊》期刊栏目设置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为什么在我看来,所谓的“红学”是毫无逻辑的

来源:红楼梦学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5月02日 02:58:02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作者 | 文化护卫者 来源 |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欧阳健先生在1992年第1期《贵州大学学报》上发表了《脂本辨证》,提出了“程前脂后”理念;随后蔡义江先生在1993年第3期《红楼梦学刊》

作者 | 文化护卫者

来源 |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

欧阳健先生在1992年第1期《贵州大学学报》上发表了《脂本辨证》,提出了“程前脂后”理念;随后蔡义江先生在1993年第3期《红楼梦学刊》上发表了“《史记》抄袭《汉书》之类的奇谈——评欧阳健脂本作伪说”的反驳文章。那场笔墨官司, 对我而言,可谓茫然无知。那时还没有互联网,而且我还属于光腚的小屁孩,连《红楼梦》都没有完整读过一遍。造成这段“孽缘”的机遇,则是从2004年注册孔夫子旧书网后开始的。正如我在《集版本大成之红楼梦》“后记”中所说,如果那时没有注册孔夫子,恐怕这辈子也不知道什么叫《红楼梦》版本了。


尽管孔夫子当时在线的用户跟现在比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每天才区区几百人,但场面却比现在热络、活跃的多,因为帖子模式跟现在完全不一样,除了被删除的,无论什么时候发的帖子,只要有人回,就被立即提上来,可谓更充满活力。“论坛”不允许发纯广告,甚至连“灌水区”都不允许灌水,而“积分”在那时的用处可谓大了去了,有的网友为了赚取“积分”,经常挑选转发一些有热门的话题(发一个帖子得5积分,回一次得3积分)。由于正处于“红楼”热,“红楼”的话题被网友挖掘的就特别的多。于是,很多关于“红楼”的陈年往事都被淘登出来了。

正如薛宝钗在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八回中所说:“功名自有定数,中与不中,倒也不在用功的迟早。”虽然我比欧阳健、蔡义江先生接触《红楼梦》不知晚了几十年,且连初中尚未读竟,剩下最后一学期,为了扛起家庭的部分责任,含泪离开学校,就投身到 “革命”了。而对学习却一直坚持不懈,虽然无法在课堂上聆听老师的教诲,而论自学的条件,与古人凿壁借光,囊萤映雪相比,那可强多矣。尤其在孔夫子《社区》鼎盛的那几年磨砺,使我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就读书而言,已修炼到足以打通“任督”二脉的功力。所以无论先秦典籍,还是明清小说,凡是我用心去读的,都能读出道道来。正如我在2006年5月,孔夫子上线四年之际发起的《我与孔夫子》征文中所说:“一进孔夫子,我的鼠标和键盘几乎成了‘魔棒',要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了。”只一年多时间,我就基本收集全了《红楼梦》的各种版本。经过一番缜密的梳理,就发现了欧阳健先生和蔡义江先生的“软肋”。

欧阳健先生在《脂本程本关系辩证》一文中说:“各脂本之间存在相当多的异文,这些异文的根子大多通到程甲本。比较起来,几乎一律是程甲本文字精当而脂本却相形见绌。”“脂本中‘甲戌'、‘己卯'、‘庚辰'等干支,都是极不可靠的,多数的红学家也终于承认它们不是乾隆年间的本子,而是后世的过录本,但程甲本之刊于乾隆辛亥(1791),却是绝对无疑的的事实。因此,我们只能说,和程甲本相比,脂本不过后出的抄本。”


关于程本和脂本的先后优劣,我在“被名人推荐而大行其是的《红楼梦程乙本》”( (程乙本同)

欧阳健校本:麝月等问:“手里拿着什么?”媳妇道:“是送给金花二姑娘的。”麝月又笑道:“外头唱的是《八义》,没唱《混元盒》,那里又跑出金花娘娘来了?”

欧阳健校记:“是送给金花二姑娘的麝月又笑道”———此十四字原脱,从王评本补。



《程甲本》的底本百分之九十源自于脂抄本的《甲辰本》,《程甲本》中很多漏文、讹误,按欧阳健先生的话说,根子都是通到《甲辰本》的。此处《甲辰本》因“道”字重出,夺漏了“是老太太赏金花二位姑娘吃的秋纹笑道”。类似的夺漏现象,无论脂抄本,还是程甲本及程甲本后期的版本,可谓不乏其例。

欧阳健先生在《脂本程本关系辩证》一文中说:“在具体语句上,程本与脂本文字互有多寡。同一文字的异同,可以说是程本所删,也可以说是脂本所增,反之亦然。为此,必须找到足以判明孰为本源的、第一性的,孰为派生的、第二性的充分根据,才有相当的说服力。”

鸳鸯姓金,袭人姓花,称“金花二姑娘”,是作者为呼应下句“金花娘娘”的伏笔。由于漏句,造成上下句无法衔接,所以最早翻刻程甲本的东观阁本作了补缀(台湾广文书局民国六十六年四月影印白文本)。欧阳健先生却在校记中说:“此十四字原脱,据王评本补。”这也说明欧阳健先生对《红楼梦》版本的了解,也只是徐六担板,只见一边。王评本刊于道光壬辰(1832),比刊于乾隆辛亥(1791)的程甲本,晚了四十一年。“原脱”,从什么底本脱?这“孰为本源的、第一性的,孰为派生的、第二性的”,难道根据还不够充分么?按欧阳健先生的逻辑,岂不变成道光壬辰的《王评本》早于乾隆辛亥的《程甲本》了?所以,“程前脂后”的立论,是根本站不住脚的。

文章来源:《红楼梦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hlmxk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2/1472.html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下一页
  • 上一篇:87版电视剧《红楼梦》副总监制、著名红学家胡文
    下一篇:重修大同镇城碑记

    红楼梦学刊投稿 | 红楼梦学刊编辑部| 红楼梦学刊版面费 | 红楼梦学刊论文发表 | 红楼梦学刊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21 《红楼梦学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